【遥感微课堂】基于遥感的自然生态环境监测

0
分享 2016-06-08
下载练习数据:http://vdisk.weibo.com/s/zrSeGYf9g-P_u
下载详细操作文档:http://vdisk.weibo.com/s/zrSeGYf9g-P_D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本专题介绍应用遥感技术进行自然生态环境的评价。
专题中应用10米的spot和TM融合影像,提取相关生态因子,应用较成熟的自然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完成整个自然生态环境评价流程。专题涉及很典型的数据预处理(正射校正、图像配准、图像融合、大气校正等)、植被覆盖度计算、地形因子提取、土壤指数计算等内容。除了使用ENVI主模块功能外,还需要用到大气校正扩展模块中的快速大气校正工具(QUAC)。
说明:本专题由于数据的原因,最终结果精度不一定很高,旨在学习生态环境监测的流程及ENVI相关工具的应用。
处理流程介绍

图:自然生态环境评价总体流程
一、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应用专题中使用两个数据源:SPOT10米全色数据和TM30米多光谱数据。
第一步:自定义北京54坐标系,因为该区域所用的标准数据是北京54坐标系。
第二步:对高分辨率的全色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全色影像是10米的SPOT PAN数据,以DRG作为控制点的选择源。
第三步:以SPOT PAN正射纠正结果作为基准影像,对TM影像进行图像配准;用工程区矢量数据(湖北襄樊市部分区域)分别裁剪SPOT和TM影像,对裁剪结果进行图像融合,得到工程区域10米的多光谱影像。
二、 生态因子生成
结合现有资料情况,并依据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本专题选取植被、土壤、地形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作为评价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生态因子。以“植被盖度”和“土壤指数”作为植被和土壤的生态因子,“坡度”作为地形因子。植被盖度和土壤指数采用前人研究成果,“坡度”是基于DEM计算获取。统一将这些生态因子进行归一化处理。
为了更加精确地从影像中提取生态因子,增加图像大气校正环节(考虑到时间问题,此处使用快速大气校正工具)。
三、 生态环境评价
自然生态环境评价的方法很多, 但公认的、常用的方法只有几种,如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特尔斐法、景观生态学法、评分迭加法等。结合实际情况,本专题选择的是简单实用的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4b1e9d0101abbq.html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