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服务开发攻略(3)---实战【2】数据从sde拷贝到sde
分享
有了上面一个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我的整理工作就轻松多了。这个示例是将sde中的一个featureclass在sde中复制一个。
· 模型参数介绍
根据红色序号,一个一个介绍:
1.创建的String类型变量,修改名字为InputFC,就是输入的sde中的featureclass的名称,加P。
2.feature class to feature class输入的要素类,读取的sde路径和1传的要素类的名称。
3.feature class to feature class工具中需要的输出路径,这里我们认为是sde的路径,它是从变量4传过来的。
5.创建的String类型变量,作为输出道Sde中的要素类的名称。
6.最后把输出的参数获取设置好。
· ArcMap中测试
成功输出。
· ArcGIS Server中测试
执行结束:
库中查看:
GP服务开发攻略(1)---环境搭建:https://zhihu.geoscene.cn/article/3318
GP服务开发攻略(2)---GP服务参数支持类型:https://zhihu.geoscene.cn/article/3319
GP服务开发攻略(3)---实战【1】数据从shp导入sde:https://zhihu.geoscene.cn/article/3320
GP服务开发攻略(3)---实战【2】数据从sde拷贝到sde:https://zhihu.geoscene.cn/article/3321
GP服务开发攻略(3)---实战【3】数据从sde 数据集拷贝到sde 数据集:https://zhihu.geoscene.cn/article/3322
GP服务开发攻略(3)---实战【4】数据从sde导出成shp:https://zhihu.geoscene.cn/article/3323
GP服务开发攻略(3)---实战【5】Zonal Statistics as Table生成Table到sde:https://zhihu.geoscene.cn/article/3324
GP服务开发攻略(3)---实战【6】ZonalStatics 输出raster:https://zhihu.geoscene.cn/article/3325
GP服务开发攻略(4)---常见错误:https://zhihu.geoscene.cn/article/3326
有了上面一个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我的整理工作就轻松多了。这个示例是将sde中的一个featureclass在sde中复制一个。
· 模型参数介绍
根据红色序号,一个一个介绍:
1.创建的String类型变量,修改名字为InputFC,就是输入的sde中的featureclass的名称,加P。
2.feature class to feature class输入的要素类,读取的sde路径和1传的要素类的名称。
3.feature class to feature class工具中需要的输出路径,这里我们认为是sde的路径,它是从变量4传过来的。
5.创建的String类型变量,作为输出道Sde中的要素类的名称。
6.最后把输出的参数获取设置好。
· ArcMap中测试
成功输出。
· ArcGIS Server中测试
执行结束:
库中查看:
GP服务开发攻略(1)---环境搭建:https://zhihu.geoscene.cn/article/3318
GP服务开发攻略(2)---GP服务参数支持类型:https://zhihu.geoscene.cn/article/3319
GP服务开发攻略(3)---实战【1】数据从shp导入sde:https://zhihu.geoscene.cn/article/3320
GP服务开发攻略(3)---实战【2】数据从sde拷贝到sde:https://zhihu.geoscene.cn/article/3321
GP服务开发攻略(3)---实战【3】数据从sde 数据集拷贝到sde 数据集:https://zhihu.geoscene.cn/article/3322
GP服务开发攻略(3)---实战【4】数据从sde导出成shp:https://zhihu.geoscene.cn/article/3323
GP服务开发攻略(3)---实战【5】Zonal Statistics as Table生成Table到sde:https://zhihu.geoscene.cn/article/3324
GP服务开发攻略(3)---实战【6】ZonalStatics 输出raster:https://zhihu.geoscene.cn/article/3325
GP服务开发攻略(4)---常见错误:https://zhihu.geoscene.cn/article/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