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利用InSAR技术提取DEM专题,InSAR的技术流程为:
图1 InSAR DEM技术流程图
数据源:两景Cosmo数据,分别是2009年9月7日和2009年9月8日获取的,HIMAGE模式,入射角43.95°,HH极化。
第一步:基线估算,通过估算得到两景数据的基线是180.533,小于临界基线6400.098,2πAmbiguity height是58.916米。代表高程精度。
图2 基线估算的结果
第二步,干涉图生成,可以选择用参考DEM和无参考DEM生成干涉图,如下图是无DEM生成干涉图,视数可以自动计算出来。
图3 干涉图生成参数设置面板
图4 生成的干涉图
第三步:干涉图去平,在上一步无参考DEM输入的时候,通过这一步,从原来的SAR几何中减去相关的地形(或椭球)和常相位成分,去平时可利用参考DEM去除已知的地形,也可利用一个恒定的椭球体高度,如果地形起伏较大的话,用一直DEM去平去的更彻底。
第四步:干涉图滤波和相干性计算
对去平后的干涉图进行滤波,去掉由平地干涉引起的相位噪声。同时生成干涉的相干系数图(描述相位质量)和滤波后的主影像强度图
图5 用Goldstein方法滤波后的干涉图和相干性系数图
第五步:相位解缠
图6 利用Minimum Cost Flow法进行相位解缠的结果
第六步:轨道精炼和重去平
SARscape5.0提供了新的流程化的工具选择控制点,使用方便。SARscape Toolbox/GCPs Collector:
图7 选择相干性高的和相位好的点作为GCP
第七步:轨道精炼和重去平
利用控制点对卫星轨道和相位偏移进行纠正,进行轨道精炼和相位偏移的计算,消除可能的斜坡相位。
第八步:相位转换为高程,地理编码,得到的DEM水平分辨率为5米。
图8 生成的DEM
扩展应用:SARscape提供了提取山体阴影和叠掩区域的工具,即在地理编码的时候选择
项,可生成山体阴影和叠掩的掩膜区域。也可以用ENVI的3D显示功能,进行3D查看。
图9 山体阴影和叠掩图
图10 3D显示下的山体阴影和叠掩区域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4b1e9d01013v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