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Esri开发竞赛ENVIIDL组作品欣赏——“汶川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应急系统”
分享
作品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小组成员:谈荣强、刘德印、汪峥、何屹垒
指导老师:杨斌、武锋强
获奖情况:三等奖
在线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AxNDc5OTg4.html?f=22042559&o=0
一、系统概述
系统采用ENVI/IDL、ArcGIS Engine与C#一体化集成开发的方案,实现了本底因子贡献率模型的编写和贡献率计算,选取土地利用图、植被覆盖图、坡度图、坡向图、地层岩性图作为本底因子,通过模型计算得出危险性评价图,由危险性评价图进一步获得基于危险性的应急线路。调用Office的COM接口实现文档输出。
二、系统设计框架
图1 系统设计框架
三、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包括文件、数据编辑、数据预处理、影像分类、危险性分析、应急分析、地图输出、帮助八个模块。以下为各模块所实现的具体功能。
1、系统主界面
主界面包括数据显示、图层管理、功能菜单、快捷按钮、常用功能导航几部分组成。
图2 系统主界面
2、文件
文件菜单栏主要实现对数据管理,实现数据的添加、保存及系统关闭。
图3 文件菜单
3、数据编辑
数据编辑主要实现矢量数据的创建、编辑和对栅格数据的裁剪。
图4 数据编辑模块
4、影像预处理模块
影像预处理主要实现对遥感影像的前期处理,主要有自动几何校正、快速大气校正、影像裁剪、线性拉伸、直方图均衡化、主成分变换。
图5 影像预处理模块功能
5、影像分类模块
影像分类主要实现对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分类后的处理。
图6 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图7 分类后处理
6、危险性分析模块
危险性分析主要实现矢栅互转、创建DEM、识别分析、坡度分析,坡向分析、NDVI计算、栅格叠加分析、栅格重分类、面积统计分析、因子自权重计算和因子互权重计算,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图8 因子权重计算
图9 因子总权重计算
7、地图输出模块
地图输出实现对地图的输出整饰、打印和输出图片等功能:
图10 地图输出
图11 川危险性分区图
8、帮助
帮助菜单提供界面的皮肤更改和查看帮助文档。
图12 帮助菜单
四、系统特点
(1)系统基于ENVI/IDL与ArcGIS Engine集成方式开发。以栅格数据做为划分的评价单元,采用本底因子贡献率模型,评价过程客观。
(2)系统功能新颖,从预处理到每一个因子的提取,都提供了对应的工具,除此之外还提供了一些基础操作。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4b1e9d0102v6gh.html
小组成员:谈荣强、刘德印、汪峥、何屹垒
指导老师:杨斌、武锋强
获奖情况:三等奖
在线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AxNDc5OTg4.html?f=22042559&o=0
一、系统概述
系统采用ENVI/IDL、ArcGIS Engine与C#一体化集成开发的方案,实现了本底因子贡献率模型的编写和贡献率计算,选取土地利用图、植被覆盖图、坡度图、坡向图、地层岩性图作为本底因子,通过模型计算得出危险性评价图,由危险性评价图进一步获得基于危险性的应急线路。调用Office的COM接口实现文档输出。
二、系统设计框架
图1 系统设计框架
三、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包括文件、数据编辑、数据预处理、影像分类、危险性分析、应急分析、地图输出、帮助八个模块。以下为各模块所实现的具体功能。
1、系统主界面
主界面包括数据显示、图层管理、功能菜单、快捷按钮、常用功能导航几部分组成。
图2 系统主界面
2、文件
文件菜单栏主要实现对数据管理,实现数据的添加、保存及系统关闭。
图3 文件菜单
3、数据编辑
数据编辑主要实现矢量数据的创建、编辑和对栅格数据的裁剪。
图4 数据编辑模块
4、影像预处理模块
影像预处理主要实现对遥感影像的前期处理,主要有自动几何校正、快速大气校正、影像裁剪、线性拉伸、直方图均衡化、主成分变换。
图5 影像预处理模块功能
5、影像分类模块
影像分类主要实现对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分类后的处理。
图6 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图7 分类后处理
6、危险性分析模块
危险性分析主要实现矢栅互转、创建DEM、识别分析、坡度分析,坡向分析、NDVI计算、栅格叠加分析、栅格重分类、面积统计分析、因子自权重计算和因子互权重计算,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图8 因子权重计算
图9 因子总权重计算
7、地图输出模块
地图输出实现对地图的输出整饰、打印和输出图片等功能:
图10 地图输出
图11 川危险性分区图
8、帮助
帮助菜单提供界面的皮肤更改和查看帮助文档。
图12 帮助菜单
四、系统特点
(1)系统基于ENVI/IDL与ArcGIS Engine集成方式开发。以栅格数据做为划分的评价单元,采用本底因子贡献率模型,评价过程客观。
(2)系统功能新颖,从预处理到每一个因子的提取,都提供了对应的工具,除此之外还提供了一些基础操作。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4b1e9d0102v6gh.html
0 个评论
相关问题
- gis开发群的管理不讲理,求围观。
- 两个图层投影坐标系都一样,但就是不能叠加在一起。怎么办,求大神指点。一个是县的灾害点,一个是县的行政区划。
- 苹果系统下可以使用arcgis 吗?
- 请问大家学习AE开发都参考了哪些资料?
- Arcgis runtime for android初学者该如何系统的学习?
- arcgis runtime for andriod 100.1 如何使用eclipse开发
- 怎样自学遥感和GIS一体化开发,或者说需要哪些基础?
- javascript api for gis 开发环境配置
- 按照Engine+开发手册ArcEngine_10.0_C#二次开发编写的鹰眼的代码,运行时鹰眼不显示!
- C#+AE开发,IFeature转IPoint失败?
- 请问如何在C# ArcEngine开发中调用GP工具处理后将数据保存到到任意位置?并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