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区分析两种方式
缓冲区分析的两种方式
发起人
相关问题
- 密度分析与插值分析的异同
- 用arcgis做网络分析,求解失败,为什么出现事件点未找到设施点的警告呢?
- 如何确定坡度分析中的Z因子
- 有人能够详细地解释一下热力图与,点密度分析,核密度分析,线密度分析,聚类,插值等等的关系与区别吗?
- 市区择房分析时,需要添加字段并将其赋值1或者-1,怎么做? 在开始编辑的时候,总是出现空间参考与数据框不匹配提示,原因是什么?会影响下面的赋值吗?
- 网络分析中用路构建网络数据集的问题
- 运用ArcGIS利用大数据中哪些数据对公园可达性进行分析?
- modelbuilder与网络分析
- 怎样用arcgis对已经矢量化的不同时期同一地区的土地利用图像进行时空变化分析?
- 水文分析,提取河网线后,如何表达面状水系?
- arcigs 追踪分析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16-08-04 00:00
- 浏览: 2342
- 关注: 1 人
1 个回复
勾戈雪黎
赞同来自:
首先,缓冲区分析分两种: 欧式方法和测地线方法。
欧式方法是计算投影坐标上的二位距离,而测地线方法是基于地理坐标(如你当前使用的坐标)的将地球的弧度 (即椭圆体,更准确地说是大地水准面)考虑进去的距离。前者适合较小区域的距离计算,如果符合以下条件的时候,应该考虑使用测地线方式,否则使用欧式方法会返回错误的地理结果:
* 输入要素处于离散状态(覆盖多个 UTM 带、大面积区域甚至整个地球)
* 输入要素的空间参考(地图投影)使距离发生变形,以保留其他属性(如面积)。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